打造循环农业 河北任丘探索秸秆利用新模式

图为任丘市辛中驿镇一合作社内,农户正在转运秸秆。 金洁 摄
中新网河北新闻6月20日电 (王天译 刘茜)6月20日,在河北省任丘市辛中驿镇的麦田里,收割机、搂草机、打捆机等各种大型机械正收割小麦、搂草打捆……一下午时间,几百亩小麦就变成一个个打包成捆、断面整齐的圆柱形草垛,散落在田间,等待被装车运走。
“我们这儿原来的秸秆要么是焚烧,要么粉碎还田。从去年开始,我们进行秸秆儿回收,相比传统的秸秆还田,提高了产量,每亩增产100多斤。而且农机合作社还补贴我们农户每亩十多块钱。”种植户及洪远说。
据介绍,小麦秸秆的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高、对环境无危害,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资源。成捆的麦秸被运输到当地再生物资回收公司,经过粉碎、蒸煮、研磨、脱水等流程,加工成秸秆纤维,运送到山东、保定等地,被广泛用于蛋托、固体可回收包装、纸浆原料的生产。
任丘市绿丰再生物资回收有限公司负责人冯双华说:“我们公司去年秸秆回收的产值大概是两个亿左右。今年的天气好,应该能再提高20%,达到两亿六千万左右。”
据了解,近年来,任丘市大力倡导循环农业,积极引导合作社、种粮大户将秸秆饲料化、原料化,多途径、多层次的合理利用,有效解决小麦秸秆露天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秸秆还田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
据悉,2021年任丘市全市秸秆资源产生量为40.56万吨,秸秆可收集量为34.86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量为34.23万吨,其中直接还田27.41万吨、饲料化利用3.01万吨、原料化利用3.8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17%。不仅确保了秸秆焚烧“防得住”,也为秸秆“用得好”找到了“出路”,有效实现了环保与增收双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