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311-85290821

河北一七旬老人收集800余件老物件守护“非遗”乱弹

时间:2022年11月03日    热线:0311-852908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李双旭整理乱弹戏服。 石新亚 摄

  中新网邢台11月2日电 (张鹏翔 赵国华)“这个笙是教习所用,苼苗外表上刻有‘工尺谱’,笙斗为木制,不同于一般的锡制或铜制,斗的表面用生漆涂抹,经久而不掉色。这是一件老乐器,有将近400年历史。”2日,河北省威县文化馆退休职工李双旭向参观威县乱弹纪念馆的群众详细介绍藏品。

  威县乱弹,是我国一个地方剧种,始于明末,因起源于河北省威县而得名,被称作中国戏曲“活化石”。2008年,威县乱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今年74岁的李双旭出生于威县高公庄乡河里庄村一个乱弹世家,受家庭熏陶,对乱弹情有独钟。李双旭希望将乱弹物件收集起来集中展示,让大家免费参观学习,直观了解“威县乱弹”。10年间,他骑着自行车到处走家串户寻觅藏品。

李双旭收藏的乱弹传统脸谱。 石新亚 摄
李双旭收藏的乱弹传统脸谱。 石新亚 摄

  李双旭说,威县乱弹几经兴衰,鼎盛时期,威县及周边地区曾一度达到“无村不乱弹”的景象。后来随着现代多种艺术形式的出现,威县乱弹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更是面临失传的危险。

  10年来,李双旭的足迹遍布威县的村村落落。他骑着自行车去离家五六十里路的孟官庄村找威县乱弹传承人绘制乱弹传统脸谱,向80多岁的乱弹推偶老艺人宋之良老人拜师学习推偶制作和表演……

  2019年10月,李双旭创建了威县乱弹纪念馆。“李双旭创办的乱弹纪念馆填补了威县在研究乱弹、冀南戏剧史方面的一项空白。”威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杜君潮说。

  据李双旭介绍,乱弹纪念馆陈列有乱弹檩板、三鼻铜碗乱弹发端乐器、威县乱弹代表性传承人孟凡真绘制的乱弹传统脸谱,还有数百张乱弹老照片、乱弹传统剧本以及数十套乱弹老行头等,共计800多件乱弹藏品,涵盖了威县乱弹从明代起源到现代的整个发展脉络。

  “威县乱弹唱腔浑厚、粗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韵味,我父亲收集这些物件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我现在也正专心投入到乱弹民间艺术活动和文学创作中,我会沿着传承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李双旭的女儿李宁说。(完)

编辑:【梁周杰】
中新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新闻热线      |      法律顾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