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311-85290821

首届 “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时间:2022年04月14日    热线:0311-852908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4月13日,首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丁柏明 摄

  中新网北京4月13日电 (记者 杜燕)今天,首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暨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揭幕仪式在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理工园举行,旨在促进创业项目落地转化,强化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2014年起,北京市教委连续八年举办“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评选”活动,累计吸引近8000支大学生创业团队报名参评,评选出1374支优秀创业团队,部分创业团队入驻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孵化成长。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匡校震在启动仪式上介绍,首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评选”活动的全面升级,以“京彩青春创响未来”为主题,将继续成为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团队遴选的重要渠道。

  匡校震表示,北京地区普通高校在读全日制本科、研究生,或者毕业五年内的学生(含留学归国人员),作为工商注册法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创立的创业企业,或作为项目负责人(尚未工商注册)组建的创业团队,以及京外普通高校在读的本专科、研究生或毕业五年内的北京市户籍学生(含留学归国人员),作为工商注册法人或主要负责人创立的创业企业,或作为项目负责人(尚未工商注册)组建了创业团队,注册经营地在京津冀的,项目真实、合法,团队申报人须是项目实际成员的,可报名参赛。

  本次大赛将举办“1+7”系列活动,即1项主体赛事+7项同期活动。其中,主体赛事设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创意、乡村振兴四个赛道;7项同期活动包括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讲堂、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优秀创业团队项目对接会、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白皮书发布、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百粒’金种子’项目(2022)”遴选以及“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IP形象设计大赛”等7项内容。

  据悉,大赛采取采用五级赛制,包括推荐报名、网评初赛、网评复赛、现场决赛和总决赛。各赛道设立一、二、三等奖及“百强创业团队”,总决赛设立冠亚季军及优胜奖。

  十项激励措施促创新创业

  北京市教委高校学生处处长王栋表示,将通过十项激励措施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包括:

  1.场地支持。对有创业场地需求的优秀创业团队,经审核通过后,可免场租入驻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市级园(理工园、软件园、良乡园、沙河园)。

  2.奖金鼓励。总决赛冠军团队奖金20万元;每支亚军团队奖金10万元;每支季军团队奖金5万元。

  3.孵化服务。获奖创业团队可免费享受市教委“一街四园多点”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提供的专业培训、法律服务、政策咨询、导师辅导、投融资对接等一系列孵化服务。

  4.宣传推广。通过编写典型案例集、制作宣传片、开展成果展示、组织交流学习等形式,对优秀创业团队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5.企业云平台支持。帮助对接腾讯青创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一站式、全周期、高品质的创业服务。

  6.成长扶持。组织知名创业导师为优秀项目进行深度指导及长期帮扶,真正实现“扶上马、送一程”。

  7.办理引进。符合本市引进毕业生条件的总决赛获奖选手,可通过在京项目实体办理毕业生引进。

  8.入选数据库。将入围复赛选手纳入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据库,开展长期关注帮扶。

  9.金融对接。发挥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板作用,帮助创业企业对接创投基金、银行、担保等机构,解决融资难题。

  10.大赛推荐。推荐获得大赛前100名(含第100名),且符合条件的创业团队报名参加“互联网+”大赛,参赛不占学校名额,直接进入市级复赛网评。

  王栋指出,北京将引导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创业项目落地转化,强化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服务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形成北京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启动仪式上,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成果展同时揭幕。展览整体设计风格采用炫彩元素,分“蓝海科技”“红色荣耀”“橙意文创”“绿色健康”四个区域,寓意为“助力大学生实现多彩创业梦想”。成果展围绕首都功能定位,聚焦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为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孵化的近50个优秀创业团队提供了展示空间,成为北京地区高校师生重要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

  据悉,北京市教委“一街四园多点”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建设以来,累计孵化大学生创业团队4225支,带动就业24594人,凸显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完)

编辑:【梁周杰】
中新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新闻热线      |      法律顾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