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强:小手套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中新网河北新闻6月8日电 (崔志平 李影)“咱们的手套产业党支部协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咱这厂子几乎没受疫情影响,基本没停产,厂子效益平稳,咱老百姓的收入也稳定……”说起手套产业党支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吴沙洼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吴海舰满心感激。

吴沙洼村位于武强县城西北15公里的滹沱河套内,靠近滹沱河南大堤。全村村域面积2750亩,其中耕地2100亩,常住户271户,人口807人。精准扶贫工作中,吴沙洼村党支部结合村内半劳力较多且有手套加工传统的实际,在上级扶持下大力发展手套产业,并成立了手套产业党支部,先后于村内建成2个扶贫车间、1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手套加工车间,安置15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1.5万元,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并为村集体带来了每年4.5万元的收益。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确保手套产业良性稳步发展,手套产业党支部携手吴沙洼村“两委”,竭力协助解决各加工户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积极组织从业人员帮带交流,充分发挥产业链上党员作用,提高从业人员基本素质与技能,带头冲锋解难题,拓宽市场销路。“咱支部组织的帮带交流真是好,现在我干活儿更熟练更快了,每月比原来多挣350元钱。”脱贫户孙小居高兴地说。
为激励各手套加工户建设、服务村庄的热情,手套产业党支部联合吴沙洼村“两委”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邀请所有加工户参与,沟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强化自身能力,引领产业发展。在手套产业党支部的领导下,各加工户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积极发展生产,创新手套样式、材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在保持原有市场占有率的前提下,努力拓展新市场。
因为手套产量质量有保证,线上线下的客户越来越多,产业从业人员分布越来越广,仅吴沙洼村便有大小加工户14个,从业人员几乎覆盖了本村所有常住户。以吴沙洼为中心的手套加工产业片区,年手套产能达到了2000万副,年产值近1亿元,带动了周边2000多名村民增收致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