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311-85290821

(新春走基层)河北邢台:花馍“蒸”出幸福路

时间:2023年01月30日    热线:0311-852908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花馍艺人李银花在拼制花馍蛋糕。 宋杰  摄

  中新网邢台1月29日电 (张鹏翔 武娜)29日,正月初八,早晨六点,家住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辛店镇双蓬头村的花馍艺人李银花按时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今年要做的是一款花馍蛋糕,从正月初二开始,这几天已经接了十多个订单,是个好兆头。”李银花干劲十足地说。

  花馍,亦称“捏面花”,是用面捏成的工艺品。在我国北方地区,民间逢年过节有蒸制花馍的习俗,枣花、面鱼、福袋……不同造型分别带有不同的寓意。由于技法独特,部分地区的花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馍艺人李银花在拼制花馍蛋糕。 宋杰  摄
花馍艺人李银花在拼制花馍蛋糕。 宋杰  摄

  李银花是一名“80后”,出生在山东菏泽,受母亲影响,自幼便喜欢蒸花馍这门技艺。“蒸花馍既是一种民间艺术,也是一项致富的手工技艺。”李银花说,从山东嫁到河北后,一直都想创业,2018年外出培训后,便开启了她的花馍创业之路。

  走进李银花的创作间,只见发酵箱、烤箱、榨汁机等电器整齐摆放,牛奶、鸡蛋、面粉、菠菜、南瓜等原材料也一一排列,面板上还有几个昨日蒸好的喜馍,饱满的白馍坯子配上红火的喜字,喜庆且诱人。

  “制作花馍包括搓、捻、剪、按、卷等十多道工序,使用的工具包括剪刀、筷子、梳子、竹签等。”李银花一边准备和面,一边介绍道,从配面、捏形、装饰到发酵、蒸制,每一道工艺都十分讲究。

  起初,李银花遇到不少困难,面团硬度不达标、花馍形象不够逼真、操作不熟练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效果。为此,李银花反复练习,磨练手艺,还把成品免费送给亲朋好友试吃。“制作花馍极需耐心,丝毫的差错都会影响整套作品的美观。”经过一年时间的摸索,加上严谨的工作态度,李银花的花馍日渐“高端”,造型也逐渐增多。

花馍艺人李银花在捏制牡丹花。 宋杰  摄
花馍艺人李银花在捏制牡丹花。 宋杰  摄

  压面、切面、捏型,微小的工具夹在指间,李银花的双手快速而不慌乱。在李银花的创作间,她现场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喜馍”“面鱼”“金锁”。

  李银花说,花馍按用途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可以食用,另一种则主要用于观赏。为了做出更多花样,李银花经常在网上查阅各种资料,力求有所突破。工作之余,李银花还外出参加培训,在与同行的交流与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

  制作时间久了,李银花摸透了其中的门道。在传统花馍的制作基础上,李银花不断创新,还制作出了适合大众口味的“中式蛋糕”“花馍花束”。“将传统花馍和果蔬汁、牛奶、鸡蛋相结合,便可制作出可食用的彩色花馍。”李银花说,根据顾客需求,可将花馍拼装成蛋糕、花束造型。

  凭借花馍技艺,李银花一家也走上了致富路。“以前打工每个月挣2000块钱,现在自己做花馍每个月收入1万多元。”李银花说,自打她把花馍作品发布在网上后,很多人咨询订购,有了这门手艺,日子越过越有劲儿。

  “银花不仅心灵手巧,还热心将花馍制作手艺教授给我们。”孟大辉是李银花的邻居,也是这里的“常客”。在李银花的耐心教授下,她的手艺日益熟练,也打算通过制售花馍增加收入。

  “欢迎大家来学蒸花馍。”李银花说,她要将这份传统手艺传授给更多人,让更多人走上致富路。(完)

编辑:【梁周杰】
中新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新闻热线      |      法律顾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