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311-85290821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新一代塞罕坝人开启“二次创业” 续写绿色奇迹

时间:2022年10月08日    热线:0311-852908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年,邹建明在大唤起分场下河边营林区攻坚造林工作中。(资料图) 邹建明提供

  中新网承德10月7日电 (记者 张桂芹)今年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60周年,经过三代塞罕坝人的不懈努力,大面积造林任务已经完成,林场人正在开启“二次创业”,在茫茫林海续写新的绿色奇迹。

  塞罕坝机械林场(以下简称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这里曾经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自1962年建场以来,一代代塞罕坝人坚持植树造林,建成了百万亩人工林海,成为守卫京津冀的重要生态屏障。

  金秋十月的塞罕坝万亩林海色彩斑斓,远远望去,层林尽染,异彩纷呈。眼下正是林场的防火关键期,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分场资源股股长邹建明每天都忙着到各个防火点巡查。

  2021年9月拍摄的塞罕坝月亮山石质阳坡攻坚造林部分区域。(资料图) 张桂芹 摄

  1989年出生的邹建明是塞罕坝“林三代”之一,2010年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后考入塞罕坝林场。11年来,邹建明扎根大山,先后获得塞罕坝机械林场优秀施工员、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先进基层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并被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记功奖励一次。

  为更加有效地筑牢这道绿色生态屏障,十年来,新一代塞罕坝务林人不断探索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新思维、新理念,开启了包括石质陡坡攻坚造林、针阔混交林建设、林下经济、林业碳汇等内容的“二次创业”。

  “今年我们大唤起分场完成攻坚造林1500余亩,大部分位于土层贫瘠的石质陡坡处。”邹建明说,在土壤贫瘠的石质阳坡造林,就好比在石头山上种树。

  在塞罕坝林场大唤起分场的西太峪,一株株小樟子松挺拔茁壮,排成行、连成片,沿着陡峭的山坡向山顶延伸着。2019年前,这里还是荒山秃岭。

  “西太峪偏远无路,苗木运输难,土层厚度不到10厘米,下面全是各种不规则的石块,最大坡度达到30多度。”邹建明说,在土壤贫瘠的石质阳坡攻坚造林,存在坡陡栽植施工难、少土保墒难、贫瘠成活难的等实际困难。

  对此,邹建明和同事们转变造林思路,探索出包括苗木选择与运输、整地客土、栽植技术、幼苗保墒、防寒越冬等在内的一整套造林技术,全力提高造林成效。

  “运苗车上不去,用骡子驼上山,骡子上不去的地方就人工背苗上山;平整坡地,清出大的石块,乱石坡缺土,就在树坑里垫点客土;浇水、覆土防风、覆膜保水……”邹建明说,树苗只要成活,根须会顺着石缝生长,水可通过覆膜保墒、拦蓄雨水解决。

  据了解,2017年以来,塞罕坝林场在山高坡陡、土壤贫瘠的石质荒山和秃丘沙地上攻坚造林10.1万亩。其中,去年完成6600亩。

  作为耕耘在大山里的新一代林业工作者,他们同样也有生活的苦与累。邹建明说,记得2015年春,大唤起分场有1200亩造林任务,两个月之内必须完成。“天亮上山,天黑下山,每天走十几公里,查看造林质量。中午只能在山上吃泡面,整整吃了两个月,体重掉了13斤”。

  谈及新一代务林人的使命,邹建明说,“牢记使命、艰苦创业是对老一代务林人工作的肯定,绿色发展是对新一代务林人提出的要求。”

  受高寒、高海拔、土地沙化等因素影响,塞罕坝过去几十年造林主要围绕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等三大树种展开,但树种单一对防虫、防火、防病害等方面都可能造成不利影响。为了保证林场健康、持续、优质发展,近年来,塞罕坝林场引进花楸、元宝枫、红松、水曲柳、红松、冷杉等树种,推动针阔混交林建设。

  2018年水曲柳试种的第1年,由于没有阔叶树种的栽植经验,邹建明熬了好几个通宵,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之后多次上山实地踏查、选址。栽植之后,他每天都要到实地去观察苗木的缓苗、长势、秋季存活、越冬等情况。在他和同事们的悉心照料下,水曲柳长势喜人,取得了良好的引种驯化效果。

  “2019年,我们又培育了蓝靛果、钙果等1000余亩林下灌木,今年还栽种了3000多棵东北人参。”邹建明介绍说,目前看效果不错,驯化好后可以大面积种植。不但提高植物多样性,促进林下灌草生长和诱导异种进入,又能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良性循环。

  据介绍,预计到2030年,塞罕坝林场森林面积将达到120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16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6%。也就是说,除了道路、河流、湿地和防火隔离带,塞罕坝全被绿色覆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要在接力传承的基础上,守护好这片林海,创造属于我们的生态服务价值。”邹建明说。(完)

编辑:【吴金铭】
中新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新闻热线      |      法律顾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