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之“冀” 读懂河北何以向上突围

时间:2024年03月13日    热线:0311-85290821   来源:《中国新闻》报



新质之“冀”    读懂河北何以向上突围

  如果说平均每天净增企业超700家是河北营商环境的“晴雨表”,那么,从宣传语变为“现象级”文旅IP的“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无疑成为京畿大省文旅流量的“风向标”。

  在瑞典《北欧时报》社长何儒眼中,今天的河北,正在发生着“看得见的变化”——如省会石家庄,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2023年生物医药和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率先突破千亿;又如国际生态旅游城市承德,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蝶变之路。

  “石家庄、承德这两座城市的加速发展,只是河北近年来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的一个缩影。”因工作之故,何儒曾到访过河北多地,在他看来,“周末到河北、投资到河北、创新到河北”背后,是开放包容的燕赵大地,正吸引着各地游客、各类优质资源要素“用脚投票”,汇聚而来。

  “筑巢引凤” 

  从优化营商环境“破题”

  营商环境的优劣,决定着生产要素资源的集聚与流向。与京津携手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新图景的河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渴望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契合建设经济强省的发展逻辑。

  东临渤海、环绕京津的河北,在过去同南方一些经济强省相比,产业结构不够优,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前些年有报告显示,河北营商环境指数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B级)。

  外界注意到,在中共河北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明确了“要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把营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重要发力点,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等河北未来十项重点工作任务。

  在观察人士看来,河北将营商环境优化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高质量发展破题之道。为改善营商环境,河北近年“主动求变、以变应变”。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也成为这里各地、各部门“一把手”的重要工作内容。

  从专门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到连续两年在春节后首个工作日聚焦营商环境并逐年升级,河北官方持续吹响营商环境再优化的集结号,其风向标意义不言而喻;

  从推动所有涉企事项和民生领域审批事项集中进政务服务大厅,到坚持提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通率稳定达到98%以上,让企业跑最少的路、办最快的事,投资河北的“磁场效应”持续放大;

  从营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到打造“走在全国最前列的营商环境”,是向外界承诺,河北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亦释放出官方持之以恒、全力以赴优化营商环境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2023年底,全国工商联发布“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主要调查结论显示,河北成为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5个省份之一。优化营商“软环境”,进一步释放了市场活力,也增强了“到河北”的投资吸引力,赢得了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加速度”。2023年,河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每天净增企业超700家。

  有学者分析指出,河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放松,就是抓住了本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关键。将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到前所未有高度的河北,正以营商环境之“优”谋经济发展之“进”,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

  “引凤归巢”

  央企子公司频落户

  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京津冀有着扎实的创新基础和雄厚的实力。在观察人士看来,北京产业外溢中,近水楼台的河北,特别是被官方努力打造成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的雄安新区,正一边“迈开两条腿、对接各部委”,一边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张开双臂、拥抱央企和知名民企”的务实行动,吸引着京津等地的创新资源要素源源不断汇聚。而体量巨大、实力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强、人才密集的央企及二三级子公司的落户,也将有力推动河北整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结构完善。

  在雄安落户的央企,同样认为企业发展会助力河北的高质量发展。作为首批疏解到雄安新区的央企之一,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总部大楼正在建设中。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方表示,未来要加快在河北的产业布局,促进河北的高质量发展。

2023年7月19日,夜色下被誉为“雄安之眼”的雄安城市计算中心。 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2023年7月19日,夜色下被誉为“雄安之眼”的雄安城市计算中心。 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据了解,中央企业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机构已超200家。

  向雄安疏解的,除了央企,还有高校、医院等。目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这4所高校的雄安校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雄安院区均已开工建设。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于创新,这也是河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这些高校的创新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也将进一步转变为助力河北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事实上,雄安并非是央企选择落户的“单一选项”,河北其他城市也正越来越受到央企“青睐”。北临北京,东与天津交界的廊坊,素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称。当地积极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板块,落户的央企子公司由2013年的103家增长到2023年的210家。廊坊之外,还有石家庄、保定、沧州……央企及二三级子公司落户为河北各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的新闻,频频见诸网络报章。央企、地方“双向奔赴”,2023年河北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实现历史性突破。

  此外,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持续强化,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分支机构已达1万多家,北京流向天津、河北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800亿元人民币。一个个北京、天津研发,河北进行成果转化的案例,正成为河北借势重大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畅游河北”

  不止于“周末”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则电视广播、宣传展牌上的宣传语,如此深入人心的背后,是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兴起的河北文旅热。

  旅游资源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引领。河北山川秀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文化和旅游资源大省,拥有5A级景区12家,世界文化遗产4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遗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雪后金山岭长城。(资料图)崔广来 摄
雪后金山岭长城。(资料图)崔广来 摄

  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成中表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三地基本形成了“一小时交通圈”,交通旅行越来越方便。河北依托丰厚的文旅资源,聚焦京津及周边省份重点客源市场,发挥“近”的优势,做足“美”的文章,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让河北文旅出圈又出彩。

航拍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资料图)翟羽佳 摄
航拍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资料图)翟羽佳 摄

  实施“旅游包车”周末和节假日免费通行河北高速、“乐游京津冀一码通”、建设河北旅游名片、培育“十佳博物馆”等举措,推动文旅市场持续向好;深入挖掘资源,深化文旅融合,推出世界遗产、古城古韵等旅游线路,一批重点文旅项目相继建成……聚焦建设文旅融合、全域全季旅游强省的河北,通过一系列精准务实的举措,推动了文旅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23年,河北全省接待游客达到8.4亿人次,其中京津游客达到1.2亿人次,占比持续提升。河北精心培育的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正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添能蓄势。

  外地游客游河北数据不断增长的背后,离不开交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率先突破。2014年以来,京张高铁、京承高铁、京唐城际、津兴城际等6个项目相继通车运营,河北连接京津的铁路达到23条。京昆、京台、首都地区环线密涿段、京礼、京秦高速等项目相继建成通车,打通拓宽河北对接京津干线公路44条段、2552公里。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河北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比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38.6%、53.5%。这些游客中,有来自京津以及周边省份,也有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被越来越多海内外游客熟悉。

  “这里留给游客的,在美景、美食之外,或许还有未来落地的创业梦想。”何儒说,当他从北欧归来,俯瞰崇礼的雪道、塞罕坝的万顷林海,心潮澎湃,更想邀各国友人“经常到河北”。

陈林/文

编辑:【吴金铭】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