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311-85290821

从抱团取暖到融合发展 记廊坊林城村农民的“多重身份”

时间:2022年09月13日    热线:0311-85290821   来源:中新网河北

  中新网河北新闻13日电 (宋敏涛 王洋洋)“入驻产业园后,公司规模扩大了,生产管理规范了,产品产量和质量也提升了,今年的订单数远高于去年同期。”13日,齐鹏飞望一眼厂区和手里的产品,嘴角上扬面露微笑。几年前,他想都不敢想,自家“小打小闹”的家庭作坊能成产值超千万元的行业名牌。

图为固安县林城村生态环境优美,充满现代气息的休闲广场。 作者 吴迪
图为固安县林城村生态环境优美,充满现代气息的休闲广场。  吴迪 摄

  齐鹏飞成长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林城村的一户传统农家。20世纪80年代,林城村家家户户开始搞家庭作坊,从事滤清器加工,陈桂新也不例外。即便他再辛勤劳作,但囿于规模不大、技术简单,只够维持日常生计。

  2003年,林城成立村党总支部、村工委,按照“集体开发、村民入股”的模式,四村联建万人温泉小镇。那时,林城村对标对表德国罗腾堡小镇,邀请专家为村庄做可行性整体规划,按功能把生产、居住和休闲等划分不同区域。

  齐鹏飞家的小作坊搬进了“林城滤清器产业园”,和478家产业链上的企业在“新家”集聚转型,大展拳脚,才有了现在这个模样。

  齐鹏飞说,“抱团取暖”才是做大传统产业最好出路。

图为在固安县林城村德尔曼滤清器生产企业车间,工人正在组装滤清器。 作者 吴迪
图为在固安县林城村德尔曼滤清器生产企业车间,工人正在组装滤清器。  吴迪 摄

  踏入林城村,从居住区房间明亮的玻璃窗看出去,环村带状公园美不胜收;街道宽阔笔直向远方延伸,栋栋高楼别墅风格清新。林城小学、幼儿园、卫生院、万融广场、酒店高高低低散落……蓝天白云下的林城村一片旖旎。

  “村里环境好,日子过得舒坦。住的是楼房,有温泉地热取暖,买了小汽车,生活比过去强百倍。”回忆起林城村十几年发展变迁,土生土长的齐全国说就像过电影。

  幸福的生活,说也说不完。由农民转型成农场技术负责人的村民胡胜强,祖辈一直种小麦、玉米,他现在负责490亩“林城现代农业园区”内设施蔬菜、花卉、林果等作物的种植及管理技术。“每月固定工资6500元,手里有了钱,过得踏实。”胡胜强说,这还不包括村里的土地分红。

图为在固安县林城村德尔曼滤清器生产企业车间,工人正在组装滤清器。 作者 吴迪
图为在固安县林城村德尔曼滤清器生产企业车间,工人正在组装滤清器。   吴迪 摄

  在林城,村民都有多重身份。他们是“原住民”,住着欧洲风格的乡村“别墅”;他们是“老板”,经营着干了半辈子的滤清器生意;他们是“工人”,或在产业园区打工拿工资,或在村内做后勤服务邻里乡亲,或成“导游”迎接八方游客;他们是“股东”,享受着集体经济带来的股权收益。

  “村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了用武之地,矛盾少了,满意度高了,人心更齐了,大家铆足劲地干,日子越来越好。”林城村党总支副书记张树良说,2022年,林城村村民人均年收入预计达5万元。

  “每一个项目都是按照规划来,那是中学,正在建,一天一个样儿;那是林城生态度假村,将来依托温泉搞特色旅游……”在林城村村委会,张树良指着村里的规划图描绘未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林城成为城市人都羡慕的美丽乡村。”(完)

编辑:【梁周杰】
中新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新闻热线      |      法律顾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