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冀北电力驻孟家堡村工作队:产业帮扶激活乡村经济

时间:2025年08月29日    来源:中新网河北

  中新网河北新闻8月29日电 (王海东)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的孟家堡村,曾是深度贫困村,如今以多元产业图景,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据悉,国网冀北电力驻孟家堡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以“四个结合”——“结合派出单位优势、结合地方政策、结合当地产业资源、结合村情实际”为依托,推动该村形成“光伏+”产业、农副产品加工、特色种养殖、农业机械化服务四大支柱,通过“微工厂、小产业”走出一条电力赋能、产业兴村的特色发展之路。

  工作队帮扶孟家堡村以来,以“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和技术资源,因地制宜确定“煤炭村”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思路。一是精准定位,特色产业引领转型。工作队深入调研,依托孟家堡村丰富的光照资源,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先后建成10兆瓦商业光伏电站、300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和200千瓦村集体屋顶分布式光伏,每年为村集体带来收益60余万元,实现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二是创新模式,破解资金瓶颈。首创“四方运营”合作模式,通过融资租赁方式降低安装成本,高效利用闲置屋顶资源,解决村民资金难题,带动村民广泛参与光伏产业,共享发展成果。三是拓展业务,促进就业增收。村集体成立新能源公司,承揽光伏场区运维业务,开展技能培训,带动村民农闲时务工就业,提升村民收入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四是创新分配,激发内生动力。建立多元化光伏收益分配机制,兼顾普惠、保障、增益与就业,既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又激发全体村民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形成可持续发展良好态势。孟家堡村现已形成了措施精准有效、收益长期稳定、经验可借鉴可推广的“光伏+”发展模式。

  在孟家堡村冀孟粉条加工车间里,工作人员将刚出锅的粉条挂上晾架,十分忙碌。据了解,粉条加工坊设备是工作队捐赠的,现在承包给了村里的个体户,加工的粉条销往周边的村子和企业。在该村箱包加工车间内,工人们也在忙碌的赶制订单。在工作队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小”作坊里的“大”能量,让孟家堡村的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此外,国网冀北电力2025年捐赠的10亩药用牡丹种植项目,已与河北七里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试点开展药材种植、牡丹籽油、花茶深加工,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

  针对孟家堡村耕地分散、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工作队今年申请国网冀北电力帮扶资金96万元,用于购置旋耕机、播种机、打药机、玉米联合收割机、秸秆打捆机等设备,成立村集体农机合作社。并推出“菜单式”租赁服务,既为该村耕地提供春耕秋收全流程服务,又跨区域承接周边乡镇的农机作业,年服务面积预计将超1万亩,村集体收益将再次迈向新台阶。

  在孟家堡村西侧,建设中的国网冀北电力捐赠的“零碳互助院”正焕发新生。互助院以“互助养老+弱势保障+清洁零碳”的创新模式,为在村老人筑起温暖守护网,来解决孤寡老人在村养老问题。

  “零碳互助院”屋顶和院内廊道计划安装140千瓦光伏板,年发电量可达21万度,能够完全覆盖院内照明、供暖及儿童游乐设施用电,多余的电能还可通过储能系统供村集体使用,又可形成“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为村集体增收。该互助院建成后将实行“低龄帮高龄、健康帮失能”的结对机制。互助院内还将设有儿童游乐设施,形成“老带小、小伴老”的良性互动。

  据国网冀北电力驻孟家堡村第一书记高全成介绍,工作队始终以“四个结合”为指引,对接政府“双碳”目标和产业振兴政策。立足孟家堡村资源禀赋和乡村实际的情况,挖掘传统工艺与特色种养的文化价值,发挥电力企业多重优势,让帮扶产业落地生根,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完)

编辑:【梁周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