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人工智能赋能教育 构建智慧育人新生态
中新网河北新闻8月4日电 (崔志平 赵家峰 邱蕾)连日来,河北衡水中学学生张昊洋的暑期生活因学校组织的机器人社团而格外充实。当他调试的智能分拣程序成功运行,看着机械臂精准分拣出不同颜色的模块时,他难掩兴奋:“从Arduino智能设计课程里学到的编程知识,能在实践中用起来特别有成就感,这种‘学中做、做中学’的模式让我对人工智能越来越感兴趣。”这正是衡水中学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构建智慧育人新生态的生动写照。

衡水中学近年来通过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拓展、技术深度融合等举措,持续推动教育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在课程建设方面,衡水中学系统构建起完善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近三年累计开发15门校本及活动课程。通过打破学科壁垒,该校将数学、物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与人工智能技术整合,打造出Arduino智能设计、机器人编程等特色课程,让抽象的技术原理转化为具象的实践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系统的人工智能知识框架。
为给学生提供实践赋能平台,衡水中学组建了机器人、大数据分析等多个人工智能类社团,鼓励学生在社团中参与项目研发、开展技术攻关。依托这些平台,近三年来,该校师生在国家级、省级人工智能相关竞赛中累计获奖超700人次,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除了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衡水中学还积极探索技术与教学、管理的深度结合:将人脸识别技术融入校园安全管理,实现学生出入校精准化记录;把虚拟仿真实验引入理科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复杂的实验原理;通过智慧校园平台开展学情分析,为教师提供精准教学参考,为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一系列举措推动“人工智能+学科”实践落地,让教育从“标准化传授”向“个性化培育”转变,从“信息化辅助”向“智能化赋能”升级。
衡水中学科学教育处主任马志伟说:“虚拟仿真实验让物理、化学这些理科课程‘活’了起来,智慧校园平台根据学情推送的资源,让我们能精准抓住每个学生的薄弱点,教学效率提升明显,这正是‘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凭借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领域的扎实探索与显著成效,近日,衡水中学相关实践案例获得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教育论坛优秀组织奖,为区域智慧教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衡水中学的探索已成为衡水市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样板”。衡水市以其为引领,通过“示范校带薄弱校”“城区校帮乡村校”的联动机制,推动优质课程、实践资源向全市辐射。目前,衡水市已有多所中小学引入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