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创新课后服务机制 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进校园
中新网河北新闻3月6日电(王天译 田佳卉)为破解家长“三点半”接送难题、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及校外培训压力,近年来,邯郸市探索推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参与课后服务新机制。截至2025年2月,邯郸市已在试点县区引入150家机构,提供1500余项服务项目,覆盖学生6.7万余名,有效助力“双减”政策落地。
规范引入机制,补足教育资源短板
邯郸市制定《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工作方案》,明确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类机构的准入标准,严禁机构参与学科类教学。通过试点先行,已在部分县区引入150家机构,提供1500余项服务项目,惠及学生6.7万余名。试点机构收费低于市场价,家长可自愿选择服务内容,确保教育公益属性。

从严遴选准入,筑牢安全防线
校外培训机构遴选实行“信用身份证”制度、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入职查询制度和从业禁止制度,将信誉差、资质弱、乱收费、无证照的培训机构坚决拒之校外。机构遴选过程中公开邀请各界代表监督,确保过程公开透明。邯郸市组织专家团队对机构资质、师资、课程等开展“三查三看三听”审核,准入审批将培训资料是否合格作为审核前置条件和年检重要指标。


智慧平台监管,保障服务质量
邯郸市打造课后服务智慧平台,实现机构、学校、家长、教育部门“四方联动”监管。家长可通过平台完成选课、缴费、退费及满意度评价,方便机构端改进服务质量。平台设置“黑白红”名单机制,对不达标机构启动退出程序,对优质机构重点推荐。现各学校对选定的校外机构、服务项目、参与人员等已完成登记造册,全市学校确定服务项目1500余项。
此外,为保障培训机构的服务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三方将会对培训机构进行学期末综合考评,机构课后服务质量考核将依据家长端APP满意度的测评结果。目前,全市620所非学科类机构已全部纳入统一监管平台。

“先学后付”模式破解退费难题
邯郸市创新推出“先学后付”支付方式,家长按学生实际参课节数及满意度付费,避免预付费风险。此外邯郸市还引进学校家长委员会协调监督,学校、培训机构通过课后服务平台管理端对应付资金审核确认无误后,由教育部门集中支付分中心统一拨付给机构。目前,全市79.52%的机构开通了“先学后付”模式,已实现全市20个县(市、区)全覆盖,涉及课程513个,累计完成订单1414笔,涉及资金43.2万余元,有效保障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邯郸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薛顺利表示,下一步将扩大试点范围,优化服务内容,推动课后服务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