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311-85290821

河北承德县:“延时”新样态“双减”惠万家

时间:2023年03月29日    热线:0311-85290821   来源:中新网河北


图为承德县第二小学学生们正在学习剪纸。 曲艳颇 摄

  中新网河北新闻3月29日电 (张桂芹 张志强 关鹏玉)“读写绘”“光影童年”“Talk show”“益智广场”“数学嘉年华”……近日,走进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第二小学,同学们对喜欢的课后延时服务课程如数家珍。

图为承德县乌龙矶小学舞龙社团。 陈晓丽 摄
图为承德县乌龙矶小学舞龙社团。 陈晓丽 摄

  “我很期待放学后的延时服务课,不仅有老师为我指导作业、答疑解惑,还能参加兴趣拓展活动,我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承德县第二小学六年级学生魏诗愉高兴地说。

  “盈润生命,激活智慧,是我校的办学宗旨,亦是学校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目标。近年来,我校积极践行‘双减’政策,依据校园内功能教室、运动场地、师资资源等方面,设置了经典才艺拓展、乐学作业辅导、兴趣拓展活动等‘特色化’‘菜单式’服务课程,逐步形成了五育融合、学科融通的课后延时服务教育体系,打造了孩子喜欢、家长放心的小课堂新样态,真正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提升。”承德县第二小学党支部书记唐文艳说。

图为承德县第四小学轮滑球社团。 曲艳颇 摄
图为承德县第四小学轮滑球社团。 曲艳颇 摄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承德县乌龙矶小学的劳动教育、头沟小学的手工编织、满杖子小学的花样跳绳、大营子小学的石头画、瓦房小学的“腰鼓社团”、张营小学的剪纸、武场小学的软笔书法等都各具特色。承德县教育和体育局教育股股长陈晓丽介绍说,承德县农村小学不断创新课后服务模式,依托乡村“复兴少年宫”和本地资源及师资队伍,让农村娃儿最大限度享受别样精彩的课后服务。

图为承德县第二小学同学们的科学小制作。 曲艳颇
图为承德县第二小学同学们的科学小制作。 曲艳颇 摄

  丰富多彩的课后延时服务是承德县落实好减负提质“双减”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承德县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眼推动教育和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全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教育强县的生动实践,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倾力落实五育并举,在强化顶层设计、充分调研和深度挖掘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1+T+N”县域课后延时服务基本模式,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课后服务活动,走出了一条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教育品质的智慧之路。

  截至目前,承德县共有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4所,在校生33363人,其中,54所小学全部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参与率为95.17%,9所全寄宿制和1所半寄宿制初中参加课后延时服务学生1518人,全县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实现了全覆盖。(完)

编辑:【梁周杰】
中新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新闻热线      |      法律顾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