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冀”营商环境

时间:2025年03月06日    热线:0311-85290821   来源:《中国新闻》报

“问冀”营商环境

读懂企业家为何“用脚投票”到河北

  一个环绕京津的常住人口大省,如何变“虹吸效应”为“辐射带动”,由长期净流出的“外流洼地”转变为净流入“聚才高地”?

  敢于直面民营企业家在省委大会现场吐槽遇到的困惑、难点、卡点,“照单全收”,河北勇气何在?

  区位优势独特,多年来却存在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交通运输结构偏公路以及大气污染等突出问题。中共河北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以来,又如何做到多项数据领跑全国,实现向上突围?

  带着上述“三问”管窥河北近年来发生的蜕变,从扎实做好“优化营商环境”这一课题入手,或为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河北提供具体路径。

正定历史上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至今南城门还嵌有“三关雄镇”的石额。图为正定古城南城门。 武志伟 摄
正定历史上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至今南城门还嵌有“三关雄镇”的石额。图为正定古城南城门。 武志伟 摄

  破题营商环境 为改革“清障”

  京畿之地、东临渤海、环绕京津的河北,区位优势独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海洋强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等机遇,是河北高质量发展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

  对河北而言,如何抢抓机遇,通过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激发各类企业投资发展积极性,形成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特别是如何破除一切体制机制障碍,曾受到关注。

  起步即冲刺,成为外界这几年对河北各项工作的普遍观感。

  在2022年6月召开的中共河北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河北官方明确了“要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把营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重要发力点,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等未来十项重点工作任务。此后不足一月,河北随即召开覆盖到所有县区市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提出要加快打造“更有吸引力、更具竞争力、更加富有活力”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的优劣,决定着生产要素资源的集聚与流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在观察人士看来,渴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河北,勇于直面症结,主动聚焦经营主体的痛点、体制机制的堵点、加快发展的卡点、民众不满的槽点,从抓营商环境破题,通过一系列精准务实的小切口举措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营商环境之“优”,吸引优质资源要素孕育新动能,谋经济发展之“进”,既抓住了本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关键,又逐渐在区域内形成吸引优质资源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堪称向上突围的关键落子。

  河北省统计局的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末,河北省常住人口由长期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2万人。

正定古城夜景。赵志勇 摄
正定古城夜景。赵志勇 摄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接受采访时说,对于一个省,2万人从数量、规模来说并不算大,但却释放出一个好的信号。过去随着压减产能、转型升级等因素,河北出现了人口外流。此次从长期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的背后,一是河北经济向好发展,就业岗位增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二是随着雄安新区的加快建设,有越来越多的央企及二、三级子公司“落户”,带动人口的流动;三是河北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让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效能持续改进提升,对外地企业和人才都有着较大吸引力。

  陈耀进一步指出,常住人口由长期净流出的“外流洼地”转变为净流入“聚才高地”背后,折射出河北近年下大力气通过一系列自我革新举措持续提升营商环境的“红利”已经显现。

  “双盲”评审 向顽疾说“不”

  招标投标,是观察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为营造公平公正、规范高效、阳光透明的招标投标市场环境,2023年,河北从招标投标关键环节入手,在全国创新推出招标投标“双盲”评审,促进了公平竞争,提振了企业信心。

  所谓“双盲”评审,即评标专家的“盲抽”与“盲评”。“熟面孔”“人情分”过去曾是招投标领域存在的“顽疾”。这种投标人不知道谁评标、专家也不清楚评谁的标的招投标形式,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有力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河北开放大学校长、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联席主任田学斌认为,“双盲”评审制度改革是一项切口小、撬动性强、带动力明显的改革,是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关系的带有标志性意义的改革,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河北样板。

  田学斌说,“双盲”评审制度为所有投标企业提供了平等的机会,有助于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市场竞争,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企业更加注重提升自身实力和服务质量,从而增强了市场的整体活力。此外,在“双盲”评审制度下,优质的投标企业更容易脱颖而出,从而获得更多的项目机会。

  数据显示,从2023年9月“双盲”评审改革以来至2024年底,招标投标经营主体库累计新增经营主体5.5万家,同比增长17.6%,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序。同样增加的,还有净增企业数量。2023年,燕赵大地上平均每天净增企业超700家;2024年,河北经营主体发展量质齐升,全省经营主体总量达到889.97万户,同比增长4.29%,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也取得历史性突破。

  田学斌注意到,在河北各地各部门,类似“双盲”评审的改革创新举措还有很多,如保定市推行食品药品连锁经营企业“一证通用”改革,邢台市强化入企扫码“硬约束”深化对企无事不扰,雄安新区推行产业政策“免申即享”,邯郸市邱县12345“易”呼百应解企忧……这些改革在服务企业的同时,也让更多国内外企业看到河北省、市、县各级政府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力度和决心,提振了外地企业在河北发展的信心和预期,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提供有力保障,从而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河北。

  企业回迁 “引凤归巢”

  让外界看到河北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力度和决心的,还有连续三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召开的“新春第一会”。

  从2023年起,河北已连续三年将“新春第一会”的主题聚焦营商环境。特别是在今年这场让企业家居“C位”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上,要求相关职能部门现场针对企业负责人提出的问题对号入座领任务、解难题,把“问题扔给自己”,释放出河北正继续通过找差距、补短板等方式持之以恒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信号,也表明从敢于直面问题到有针对性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态度。

  河北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2024年,上市企业润泽智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公司注册地迁回河北廊坊。今年参加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的该公司董事长周超男表示,企业提出的问题,河北省委、省政府都是一对一地来解决,让她耳目一新。“将公司从外地迁回河北,足以证明河北的营商环境非常好。”周超男说。

  事实上,润泽智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回迁河北并非个例。早在2022年,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同福集团全国总部落户石家庄正定的消息,就引发外界关注。

  在同福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山国眼中,多年前从石家庄“飞走”的企业选择从外省归来背后,是“河北营商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据显示,2024年,河北省全面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国家部署的第一批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在河北全面落地实施,累计压减跑办部门97个、办理环节104个、申报材料229个、办理时限222日,压减率分别达89%、89%、77%、67%,均居全国前列。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白景明接受采访时说,近年越来越多企业“用脚投票”到河北,说明河北抓住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吸引了资金和企业流入,同时也表明河北在落实国家战略、提供政策保障和各方面条件保障等领域做到了实处。

  白景明分析,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区域生产力、要素布局等正在发生变化,河北及时改善营商环境,起到了吸引要素流动的作用,也说明河北在经济发展制度创新方面抓住了“牛鼻子”,即持续改善营商环境。通过营商环境的改善,使市场主体在河北落户能有较好的发展。

  “过去一些政府部门‘管’的意识很强,现在考虑更多的则是如何提升对企业的服务。”陈耀同样认为,越来越多企业到河北落户,特别是曾经离开河北的企业回迁,背后是感受到了营商环境的变化,是对河北经济发展的看好。他注意到,2024年河北全省生产总值增长5.4%,高出全国0.4个百分点,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不易。

  两年多来,无论是已成为“现象级”文旅IP的“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还是知名企业回迁见证河北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省份,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的河北,在海内外的能见度持续放大。一个充满活力、高质量向上发展的魅力省份,正在形塑。

  张子扬 陈林/文

编辑:【梁周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