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涿州发展非遗工坊 助村民就业增收

涿州市绳结编织技艺非遗传承人于长娟指导学员编织吉祥结。 刘永兴 摄
中新网河北新闻10月24日电 (徐巧明 高长安)“这个叫盘长结,是用一根线做成的,寓意幸福绵长、长长久久……”10月23日9时许,在河北省涿州市手工绳结编织技艺非遗就业工坊,该市非遗传承人于长娟正为学员们讲解绳结编织技艺。据于长娟介绍,今年来,该工坊已培训学员500余人。

涿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共服务股股长范亚菊表示,为使非遗技艺在传承中“活起来”,该市采取政策扶持、主动服务等措施,探索推广“团带学员”“订单式”等传承人培养模式,打造非遗工坊,积极带动就业,使传统非遗技艺成为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的新产业。

范亚菊称,除手工绳结编织技艺工坊外,该市义和庄镇中任村鸟笼非遗就业工坊集结108家制笼手工艺人,成立北笼之乡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发展周边十几个村庄上千人从事鸟笼手作工艺;北横歧村“百年胡氏蜂蜜”、南寺村的“赵家笙”和二屯村的“花丝镶嵌”等非遗就业工坊,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传承人培养,直接或间接带动从业人员2000余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