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任泽区:萌娃学篆刻 献礼冬奥
中新网河北新闻12月13日电 (张鹏翔 李铁锤 武娜)一画、二拓、三刻、四印……在王丽娟的带领下,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大屯乡中心小学小石头篆刻社团的学生们精心制作了10枚冬奥主题橡皮篆刻印章,以中国古老篆刻技艺传情,献礼冬奥。

今年30岁的王丽娟,是河北省任泽区大屯乡中心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也是该校小石头篆刻社团的教学老师。“接管社团之前,我也是一名‘学徒’。”王丽娟笑着回忆道,因为自己很感兴趣,一直以来都跟着前任老师学习篆刻。
近年来,任泽区结合“非遗文化进校园”工程,将京剧、剪纸、篆刻以及王其和太极拳等非遗项目带进校园、搬进课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大屯乡中心小学先后开设了手工、轮滑、舞蹈、诵读、合唱等多彩社团,助力学生快乐成长。其中,小石头篆刻社团成立于2013年。

“结合教学实际,我们用橡皮代替石材篆刻,来降低篆刻难度和成本。”王丽娟说,篆刻所讲究的“分朱布白”、圆转方折、虚实疏密,都可以在橡皮上进行各种尝试。于是,学校统一购置了橡皮、刻刀、硫酸纸等工具,确保让社团里的每个学生都能尝试完成一份篆刻作品。
方寸之地,气象万千,篆刻是一种既古老又复杂的技艺。为了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篆刻知识,王丽娟经常利用假期和值班时间,反复练习,提升自身技艺水平。
随着冬奥会临近,王丽娟也琢磨着怎么把“冬奥”带进课堂,让孩子们了解更多与冬奥会相关的科普知识,一起为奥运健儿加油。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正式发布后,王丽娟立马有了灵感,王丽娟立即在网上搜集、整理好相关图片、文字材料,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特殊的篆刻课。
“这节课我终于做出了我喜欢的‘雪容融’,我要把它印在我的书包和日记本上,我们一起迎接冬奥会。”六年级学生武恒宇开心地展示自己的篆刻作品。
“篆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开展篆刻特色课程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王丽娟说,不仅如此,学习篆刻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