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非遗宫灯乘“云”上“网”走四方

邢台市任泽区骆庄乡达二村村民正在赶制大红灯笼。 宋杰 摄
中新网河北新闻12月23日电 (张鹏翔 李铁锤 杨超)撑骨架、套绒布、拉金边、粘金穗儿……在赵军平的一顿操作下,不多会儿功夫,一个红彤彤的大红灯笼便展示在粉丝眼前。
赵军平是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达二村的一名灯笼加工户。日前,靠制作灯笼起家的村民赵军平“时髦”了一把,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卖货,把大红灯笼卖到了全国各地,走上了致富路。

据悉,达二村灯笼制作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如今,经过30余年发展,达二村及邻村制作灯笼的村民超过600多人,先后开发出结实美观的钢架灯笼、LED旋转灯笼,骨架长度从0.4米到3.5米不等,售价也从每对10元到2000多元不等。达二村也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灯笼村”。

小产业,也可以做出大文章。2013年,任泽区的“宫灯制作技艺”被列入邢台市第四批市级非遗名录。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当地政府确立了“公司+作坊+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引导村民从“单打独斗”到“抱团经营”,灯笼制作走上规范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之路。目前,骆庄乡灯笼制作工厂已有60余家,总产值6000余万元。

如今,“灯笼村”又有了致富新打算。骆庄乡乡长马兰介绍,乡里从产、销两端发力,正在对接更先进的制作企业,引导本地灯笼技艺升级,同时鼓励灯笼加工户做电商,扩大销售渠道,让非遗小宫灯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富民大产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