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311-85290821

秦皇岛昌黎:“土艺人”自办民间学校 研传地秧歌技艺

时间:2022年08月25日    热线:0311-85290821   来源:中新网河北


图为宋建亮带领大家学习地秧歌。 牛春富 摄

  中新网河北新闻8月25日电 (贾一凡)“动作一定要稳,注意眼神儿和表情,要打心眼儿里笑出来,用你的笑容去感染观众……”近日,在河北省昌黎县宋庄村村民宋建亮自己创办的建亮民间艺术学校里,42岁的宋建亮正认真地为学员们指导地秧歌动作。

图为宋建亮指导小学员练习地秧歌。 牛春富 摄
图为宋建亮指导小学员练习地秧歌。 牛春富 摄

  “地秧歌动作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学起来才知道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是有严格标准的。”学员李泽宇说,自己很喜欢地秧歌,跟师傅学习了四年地秧歌,现在有时候也能和师父一起登台演出了。

  学校里的学员都是来自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地秧歌爱好者。一到节假日,他们就聚集在这里,向宋建亮学习地秧歌技艺。大到七旬老翁,小到几岁的孩子,他因材施教,不厌其烦地给大家讲解、示范地秧歌基本动作。

图为宋建亮正在练习地秧歌。 牛春富 摄
图为宋建亮正在练习地秧歌。 牛春富 摄

  宋建亮与地秧歌结缘已有30余载,从7岁起,他便拜名师学艺,走上“地秧歌路”。2014年卖掉自家房屋筹措80万元自办建亮民间艺术学校,免费对地秧歌爱好者进行培训。2015年,他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昌黎地秧歌代表性传承人。

  昌黎地秧歌没有台词,所有的故事情节都蕴含在举手投足间。为使人物更具神韵,宋建亮时常把自己融入角色之中,对着镜子反复练习,为了一个动作,可能要反复练上几百甚至上千遍。脸笑僵、手脚酸麻是常有的事儿,转扇子的手被不断磨破结痂。除了传承传统曲目,他还热衷于改良地秧歌动作,努力为地秧歌注入“年轻的元素”。

  1997年,宋建亮创造性的将武术动作与地秧歌融合,独创出“乌龙钻天扇”“空翻亮相扇”“叠罗汉扇”等刚柔并济的高难度动作,并将动作融入传统节目中,使昌黎地秧歌更富趣味性、观赏性。他和团队也先后登上河北省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的舞台,还于2016年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进行演出,让昌黎地秧歌走出了国门。2017年,宋建亮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宋建亮常说,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地秧歌在昌黎已流传千余年,更是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非遗传承人,自己有义务将地秧歌传承发扬下去。他不仅利用闲暇之余、重要节庆日等在本村或其它村镇演出,教村民简单的秧歌动作,还义务担任唐山市艺术学校、昌黎县第二完全小学、虹桥小学等多所学校的民间文化课外辅导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教孩子们扭地秧歌,讲解地秧歌知识。

  “只要他们肯学,我就愿意教,我希望他们对待地秧歌,不仅仅是玩,而是学到精髓,真正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看着大家扭得有模有样,宋建亮倍感欣慰。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地秧歌薪火相传,也是宋建亮最期待的事。(完)

编辑:【李玉素】
中新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新闻热线      |      法律顾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