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沙河:传统村落展新颜 文旅融合促发展

时间:2024年10月10日    热线:0311-85290821   来源:中新网河北

  中新网河北新闻10月10日电(王夏菲)“旅游业的兴起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吸引了大量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近日,在第三届“文化旅游看河北——传统村落我的家”主题宣传活动上,河北省沙河市副市长郭英军就沙河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创新发展进行主题推介时表示,在文旅融合的推动下,沙河市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活力。据统计,2023年,沙河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66亿元。

航拍王硇村全貌。 韩冰 摄
航拍沙河市王硇村全貌。(无人机照片)  韩冰 摄

  邢台沙河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老子文化之乡”“中国传统村落之乡”。沙河市拥有80余个传统村落,其中清代及之前创建的村庄占比高达85%,现有中国传统村落3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37个。这些传统村落依山而建,石砌民居特色鲜明,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群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柴关乡石门沟村的红石板街道、高家大院的“一进七全院”,以及王硇村的古石楼群等,无不彰显着沙河传统村落的独特魅力。

王硇村明朝早期石楼。 韩冰 摄
王硇村明朝早期石楼。 韩冰 摄

  近年来,沙河市以留住传统村落的“根”与“魂”为目标,探索出“政府牵头、村民主体、社会参与、保护为本、合理利用、示范引领、联动发展”的保护利用模式,通过古建筑修复、旅游线路建设、文化赋能、人才振兴等措施,沙河市成功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串点连线,连片发展。

  在修复古建筑方面,沙河市遵循“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引入专业修缮团队,对现存古建筑进行集中式修复保护。如高家大院的修复工作,不仅保留了原始韵味,还融入了现代防水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建筑的寿命。同时,沙河市还注重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铺设石板路、安装古巷路灯、设置古风村标等,让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

7月31日,航拍“太行川寨”王硇村一处清代四合院。(无人机照片) 韩冰 摄
7月31日,航拍“太行川寨”王硇村一处清代四合院。(无人机照片)  韩冰 摄

  近年来,沙河市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挖掘传统村落的资源优势与文化优势,将山水文化、非遗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与村庄古貌进行融合,带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如今,到沙河市看古石楼群、体验皮影戏非遗文化、重温红色历史已经成为游客的热门选择。

8月1日,航拍西沟村民居。(无人机照片) 韩冰 摄
8月1日,航拍西沟村民居。(无人机照片)  韩冰 摄

  “未来,沙河市将继续坚持保护与传承并重的原则,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推动传统村落的活化利用和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同时,沙河市还将加强与外界的合作与交流,引进更多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手段,共同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事业迈向新的高度,让在沙河传统村落生活的父老乡亲们‘留得住、过得好’。”郭英军说。(完)

编辑:【梁周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