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宽城:缝纫机“踩”出乡村致富新图景
中新网河北新闻4月28日电 (袁宝利胡杨)“哒哒哒、哒哒哒……”走进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板城镇土牛子村,一座由废弃小学教室改造而成的缝纫机订单加工厂内,30台缝纫机正飞速运转。
村里的妇女们专注地加工着战车包和渔具包,一捆捆黑色布料与加工好的半成品整齐码放,缝纫机的运转声奏响乡村振兴的希望之歌。在这里,曾经仅用于缝缝补补的传统手艺,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这所小学已经闲置二十多年了,村里琢磨着把它利用起来,出租改建成加工厂。这样一来,既能发展村集体经济,又能让村里的妇女在家门口有活干。”提及此事,土牛子村党支部书记刘桂娥满脸喜悦。
2024年6月,村里将废弃小学的两间教室租给了来自廊坊的客商,村里稍有缝纫基础的妇女都获得了在家门口务工的机会。
据同行板城镇组宣部长赵丹丹介绍:“车间采用计件薪酬制,工作时间也十分灵活。这对村里因需要照顾老人孩子、操持家务而无法外出务工的妇女来说,再合适不过。而且产品制作工序简单,只要会操作缝纫机,就能快速上手,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女性劳动力。”
近两年来,这座缝纫机加工厂在家门口创造了就业岗位,成功解决农村剩余女性劳动力就业问题,带动本村及周边30余名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工人们每日收入最少也能达到100多元。
一台台小小的缝纫机,不仅织就了村民的致富路,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去年,土牛子村村集体收入增加3万多元,整体收入突破10万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