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围场:发展特色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时间:2024年12月06日    热线:0311-85290821   来源:中新网河北

  中新网河北新闻12月6日电 (栾天 杨家银)近年来,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气,深入挖掘资源价值,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农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推动好产品卖上好价钱,让小小的“土特产”成为富民增收的大产业,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念好“土”字经

  围场盛产蘑菇、山野菜等纯天然产品,野生中药材品种更是多达200余个,道地药材品种42个。目前,围场全县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8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达2万亩,年可产鲜货3.7万吨,并打造了围场中药材区域公用品牌。

围场中药材收货现场。(资料图)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随着中药材种植规模越来越大,精深加工短板亟需加快补齐。围场引进河北塞罕金葫芦药业有限公司,并于今年10月份投入智能化中药材联动生产线,一次性可完成净选、清洗、润制、烘干、分级等工艺,每小时可生产中药饮片1吨以上。

  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公司计划建设集“药、医、康、养、游”于一体的服务基地,推动“中药材+旅游”“中药材+温泉康养”等业态融合发展。

河北塞罕金葫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从“山上”请下来的中药材,是当地发挥“土”的优势,增强特色产业竞争力的一个生动缩影。围场做优蔬菜产业,推广胡萝卜、大白菜等优势品种,成为河北省北部重要的京津地区蔬菜供应基地,每年15万吨“净菜”进入首都厨房;做大马铃薯产业,年产量约165万吨,占全省四成以上。

  打好“特”字牌

  前不久创造500.152米“最长的马铃薯粉条”吉尼斯世界纪录所在地——围场道坝子乡,这里拥有标准化手工粉条加工企业6家,生产经营户40余家,年产马铃薯粉条1300余吨,带动经营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为扩大手工粉条宣传面,该乡建立了抖音电商中心,每天直播介绍家乡特产,其创立的“大美道坝子”抖音号累计点击量突破1.4亿次。

围场马铃薯收获现场。(资料图)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助推优质特色农产品上行,围场以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培育“乡村振兴围场行”直播矩阵,依托“木兰夜校”开办了二期9节“短视频+电商直播”课程,点亮更多农民直播“技能树”。目前,该县从事电商行业的农民已达1000余人。2024年1月-10月,该县实现农村网络零售额8.03亿元,实现同比增长23.41%。

围场马铃薯梯田。(无人机照片)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奏好“产”字曲

  在围场现代农业产业园,近两年陆续建起来的德德食品、“净菜”分选、中药加工、淀粉酒厂等厂房鳞次栉比,新上的6个农业特色产业链项目,已经建成投产5个。较过去十年翻了一番,全部建成后,园区总产值和税收将实现翻番,可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

承德德德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除了向农业产业化、集群化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也在当地不断涌现。在哈里哈镇八十三号村,特色种植与旅游融为一体的灵芝谷一期项目已经建成投产,种植的500亩林下灵芝实现当年设计、当年开工、当年达产,带动周边7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人均增收2万元。

围场电商达人直播现场。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今后,围场将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紧密相连、融合发展,为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筑牢产业根基。(完)

编辑:【梁周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