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宽城孤山子村:企地携手绘就“矿美村兴”新图景
中新网河北新闻10月27日电 (张桂芹)秋日里,走进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孤山子铁矿矿区,这座年产能超400万吨铁精粉的矿山,彻底打破了人们对传统矿山“灰头土脸”的固有印象——这里没有预想中的扬尘纷扰和车辆轰鸣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满目的葱茏绿意;一辆复古观光小火车载着游客,在郁郁葱葱的矿区生态廊道间缓缓穿行,将生机与活力铺满整个山谷。
“我们坚持边开采边治理,做到占一片山、造一片林、还一片绿。”承德京城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李银指着一处开采后修复的护坡说道。
宽城作为矿产资源富集之地,铁矿开发曾是这座小城经济发展的支柱。2018年以来,宽城立足“矿山与乡村共生”的实际,推动矿企全生产流程绿色转型同时,积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乡村建设:通过盘活闲置矿地资源、培育配套服务产业,逐步构建起“矿山变园林、资源可循环、企地共发展”的新格局。
“从采矿、选矿到运输,每个环节都卡紧污染防控的‘关口’。”李银介绍,采矿阶段推行台阶式开采和湿式穿孔作业,引进消尘设备实现“无尘爆破”;运输环节投运两条地下皮带廊,让矿石从开采到加工全程封闭运行,“仅这两条皮带廊,每年就可替代200多万车次卡车运输,减少粉尘排放300万千克”。
在绿色矿山整体打造进程中,以京城集团为代表的矿企,通过重点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智能化科技矿山建设、“绿色”运输升级、环保清洁生产等八大专项工程,让矿山转型与乡村发展同频。
孤山子村是宽城人口第一大村,也是生活在矿区里的村落。作为该县“企地融合”发展的先行试点,该村迎来“焕新”。
“在京城集团支持下,我们累计投资10亿元,一方面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设施;另一方面打造梅园文旅综合体,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孤山子村党支部书记张连永介绍说。
站在山腰远眺,连片的新民居疏朗有致,老年公寓、村医院、戏台、现代化的教学楼错落分布。广场上,村民熟练地抖动着空竹;文化活动中心内,传来妇女字正腔圆的京剧唱腔……
居住环境的改善同样触手可及。孤山子村村民刘艳艳家,外墙加了保温层,换了崭新的门窗,屋里屋外铺了地砖,通了上下水,彻底告别了居住几十年的老旧土坯房。如今村里,像这样完成“美丽庭院”改造的房屋已有330户,每户投入超20万元;另有201套高标准拆迁安置房交付使用,家家户户的居住环境都实现了“旧貌换新”。
“以前想都不敢想!”聊起生活的变化,刘艳艳打开了话匣子,“现在不光住得好,每年村里还发生活补贴,孩子上学有免费营养餐和校车,日子过得踏实又舒心。”
村庄面貌与村民生活品质“双提升”的同时,村里还依托企业资源吸纳村民就业,目前已有7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工资超6万元。37岁的张志强便是其一,去年他还在村内开起了饭店,“村里环境好,游客多了,饭店一年能收入十多万,日子越来越好。”
张连永透露,眼下,孤山子村正联合企业谋划“矿村文旅融合”新蓝图,依托绿色矿山建科普教育基地、搞矿山工业游与环矿运动,打造观光体验休闲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动生态永续发展。
在宽城孤山子村的企地融合进程中,矿企与村落并非简单的“帮扶与接受”,而是构建起资源互补、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深度协作机制。孤山子村的蜕变,是宽城“企地融合”发展模式的生动缩影。截至目前,宽城在推动绿色矿山转型中已累计治理矿山点位1042个,完成生态修复2.2万多亩,恢复果园849亩。这场“村企共建、企地融合”的发展模式,正让这座小城在绿色转型中,逐步实现“矿山美、乡村兴、百姓富”的美好愿景。(完)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