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高铁信号系统运用与维护大赛:创新机制 培养“先锋”

时间:2025年06月17日    来源:中新网河北

  中新网河北新闻6月17日电 (董皓楠)14日至15日,首届高铁信号系统运用与维护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总决赛在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国19个省(区、市)和6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78支晋级队伍通过理论测试、三维仿真、实操考核三部分竞赛内容,比拼技术应用能力。

6月14日,首届高铁信号系统运用与维护大赛总决赛开幕式现场。  董皓楠 摄

  据悉,此次大赛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主办,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培训中心承办。

  “信号系统作为高铁的‘神经中枢’,其安全性、可靠性与智能化水平,直接关系运输效率和万千旅客生命安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钟华说,培养一支高水平运用维护队伍是确保信号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坚实防线,更是高铁事业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

6月15日,参赛选手正在进行实操考核。  主办方供图

  来自哥伦比亚的王塞天(Juan Sebastián Cárdenas Martínez)获得了大赛国际学生组一等奖。从哥伦比亚国立大学毕业后,王塞天原本在该国首都波哥大从事道路建设工作,而中哥地铁合作为他带来一个“重要机会”——他签约了波哥大地铁一号线项目,于2024年10月来到中国学习高铁和地铁相关知识技能,目前在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进修。

  “中国的高科技非常厉害,我想努力学习先进技术。”虽然不太流利,王塞天还是尽力使用中文表达自己的想法,他说参赛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首次操作“三维模型”。

6月15日,王塞天(右一)正在进行“三维仿真”考核。  主办方供图

  王塞天所说的“三维模型”是总决赛“三维仿真”考核内容。据北京和利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剑介绍,大赛使用信号控制数字孪生实训系统,通过1:1还原的数字化镜像,让选手在零风险环境中完成故障诊断、系统调试等全流程操作。“这种‘数字预演+实体操作’的模式,构建了虚实结合的轨道交通人才创新培养范式。”李剑说。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于彦良表示,目前许多高校都在大力发展“虚拟仿真实验室”。相比真实装备训练受到工位数量限制、可能存在滞后性,虚拟仿真训练效率较高,并且能够动态更新最新技术、装备、规章、工艺等。学生可以通过虚拟仿真训练基本了解操作流程规范,后续还需要在真实装备上进行训练,对接实际现场,这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想在我的国家成为pioneer(先锋)。”进修结束后,王塞天将返回哥伦比亚,任职波哥大地铁一号线供电工程师。“我希望通过在这里学习、比赛的机会把知识带给我的国家,同时促进中哥友好往来。”王塞天说。

  “大赛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切磋精湛技艺的擂台和实现技能梦想的舞台。”钟华表示,大赛为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提供了生动实践,积极探索政府、院校、企业和社会多方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将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高铁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及高质量发展。(完)

编辑:【梁周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