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借助智慧手段 打造宜居韧性城市
中新网河北新闻3月14日电 (崔志平 韩垚)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河北省衡水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探索城市更新新模式,将“城市体检”作为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形成“体检—更新—体检”的治理闭环。运用科技手段,精准施策,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智慧“清道夫”登场,城市污水治理更高效。
在城市的地下,管网系统错综复杂,如同城市的“血管”,而淤积的污泥恰似影响城市健康运行的“血栓”。为解决这一难题,衡水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排水管理中心技术人员积极引入全地形检测机器人、管道检测机器人、潜望镜以及GPS高程测量等一系列智能化专业设备,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全方位“体检”和“治疗”。为后续管网清淤、管道修复等维护作业绘制了精准的“作战地图”,使得维护工作有的放矢,高效推进。

海绵化改造升级,体育休闲广场重焕生机。
衡水市体育休闲广场,是市民开展体育运动、畅享休闲时光的重要场所。但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广场的基础配套设施都不同程度存在陈旧和破损,广场及周边道路的排水功能无法满足市民对雨后出行和体育锻炼的实际需求,且广场区域绿化种类和搭配较为单一,生态景观性略显不足。
为解决这一问题,衡水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全面统筹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和城市更新行动,科学谋划改造方案。通过增设一座5000余立方米的雨水调蓄池,铺设透水铺装、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卵石排水沟等海绵措施的灵活设置等方式,将广场打造成为会“呼吸”的海绵体,有效提升了广场的雨水渗透、蓄滞和净化能力。同时还实现了广场整体面貌和景观生态显著提升,为市民提供了更加舒适、安全的休闲环境。
推进生态河道治理,打造水清岸绿美景。
滏阳河作为衡水的母亲河,蜿蜒流淌,穿越了衡水主城区,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记忆。近年来,衡水市沿河城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规划、系统治理”的总体思路,通过城市体检发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对源头老旧小区及道路的雨污分流、海绵化改造,排水管网更新改造,沿河建设滨河型生态绿廊,末端进行雨水排口改造,在保证水质情况下,畅通雨水入河行泄通道,力求解决沿河城区内涝积水、水环境品质提升等问题,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全力绘就城水相依、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此次滏阳河市区段干马桥至大庆路桥段生态河道治理工程全长约5.6公里,项目内容主要包括河岸海绵化治理、排水口整治、路面改造、绿化提升,以及驿站、照明等配套便民设施建设。
今年开春以来,衡水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滏阳河管理中心始终保持着“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交叉作业”的攻坚姿态,以生态修复为核心目标,全力冲刺各建设节点,为提升城市水系统的韧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注入了强大动力。
下一步,衡水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将持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城市体检新方法、新技术,运用科技手段精准施策,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新衡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