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深入挖掘古中山国历史文化资源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山古城遗址位于石家庄市平山县三汲乡一带,是中山国古都城灵寿城遗址所在地,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国是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白狄族鲜虞部建立的诸侯国,是战国七雄之外最强盛的“千乘之国”,史称“战国第八雄”。两千多年前,北方游牧民族与以农耕为主的华夏民族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缔造出了兼具北方游牧文化和华夏诸国文化共性的灿烂文明。近年来,石家庄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挖掘古中山国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历史文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历史研究,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史料支撑
把挖掘古中山国民族融合历史,纳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重要内容,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历史根基。深挖文物文化资源,市民宗局、平山县民宗局组织查阅《战国策》《左传》等大量历史资料,赴保定、定州等地考察学习中山古国史料挖掘工作,并会同文物部门多次交流座谈,深度还原了“中山王方壶”等文物背后的历史事实。加强理论研究,邀请清华大学、省文史馆等专家学者举办“中山三器文字研究推广研讨会”,发表了《从古中山国看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中山国衣食住行变化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等理论成果,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提供了理论支撑。
依托实体展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依托中山国王陵文物陈列馆,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内容融入到解说的全过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民族融合故事。在做好文物陈列、图文展示的同时,探索打造研学旅行教育实践基地,举办铜艺、陶艺、拓艺、中山篆书法摹写等多种文化实践活动,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更深入地理解中山国民族交融历史。中山国王陵文物陈列馆自2017年开馆以来,共接待游客80万人次,其中研学接待30万人次,累计举办200多场学术研讨、展览活动。
创办文化品牌,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创办中山国文化品牌“至美中山”,通过研发青铜器、陶艺、书籍、印章等文创产品,体现古中山国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彰显民族融合时代特色和当代审美需求。制作相关影视剧目和刊物,创作六集大型纪录片《中山国》、大型历史杂技剧《梦回中山国》,编写《鲜虞中山国》《风从中山来》等书籍,生动展示了中华文明繁荣演进、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进程,让各族群众在观影和阅读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