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廊坊:公益检察护佑万家安康
中新网河北新闻12月3日电 (宋敏涛 王巍)2日,河北省廊坊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了廊坊市人民检察院“燕赵山海·公益检察”守护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监督工作地开展情况。
据介绍,2024年以来,廊坊市检察机关共办理食药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14件。专项监督开展后,廊坊检察机关围绕八个重点方面,瞄准40个具体问题,以高质效办理每一个案件为总要求,确立了饮食安全、网络平台安全、医疗卫生安全三个重点方向,部署开展系列小专项,以“三个聚焦”实现“三个守护”。

一是聚焦饮食安全,守护舌尖上的健康。食品安全事关每个人的一日三餐,是最基本、最普惠的民生诉求,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基础性支撑。为守护舌尖上的健康,廊坊市检察院将专项监督中食品生产加工、食品销售、餐饮质量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可能涉及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整合分类,在全市统一部署开展了“守护饮食安全”专项监督,共办理相关案件78件。永清县检察院积极开展地方特色小吃安全整治专项活动,督促相关部门检查食品经营单位120家,发出行政文书27份。三河市检察院针对部分蛋糕店现制现售食品无标签或标注信息不完整等问题,督促行政机关履职尽责,推动整改问题商户32家。大城、大厂县检察院聚焦民办学校、托幼等教育机构食堂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督促行政机关建立《校园、托幼机构食品安全协作配合机制》,印发《校园自有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排查93家民办中小学校、103家托幼机构,督促整改食品安全隐患40个,惠及学生20000余人。安次区检察院立足饮用水安全问题,推动相关部门对95部制售饮水设备进行检查,对77台饮水机出水口进行水质监测,下达监督意见书14份,发现并整改问题30余处。针对集贸市场存在的违规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农产品的情形,香河县检察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强化源头管控,规范农产品批发零售经营秩序。文安县检察院紧盯农村宴席食品安全监管漏洞,督促相关部门完成92户“流动包桌”经营者的报备、登记和发证工作,助力当地出台长效机制,杜绝“小包桌”带来“大隐患”,该案入选“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之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监督典型案例。
二是聚焦医疗卫生,守护患者“生命线”。随着社会大众健康观念的不断增强,与医疗卫生安全相关的方方面面都引起了重视,尤其是虚假宣传治疗效果、违规销售药品、违法行医等问题亟待规范整治。廊坊检察机关主动回应人民期待,对症下药开具检察“处方”,共办理相关案件29件。针对部分医疗机构虚假宣传血液净化疗法包治百病、违规使用医疗器械开展诊疗活动等情形,廊坊市检察院通过立案调查、制发检察建议、提起诉讼的方式,督促行政机关依法整治,开展全市排查,共责令整改医疗机构13家。广阳区检察院从医疗机构违规销售处方药入手,督促相关部门组织召开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工作部署会,开展全区医疗机构整顿排查活动7次,出动执法人员60余人。大厂县检察院针对部分口腔诊所存在的从业人员无资质、未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等问题,督促相关部门排查32家诊疗机构,整改3家。霸州市检察院、固安县检察院积极开展医美整治、麻精药品专项监督,共办理相关案件14件,督促行政机关排查美容机构70余家,制发《卫生监督意见书》5份。其中,霸州市检察院办理的督促规范精神药品监管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全省检察机关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保护消费者权益典型案例。
三是聚焦网络平台,守护新业态安全底线。网购食品、药品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既快捷方便,又节省时间成本,人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开始关注线上食药产品的质量、来源和性能。廊坊检察机关敏锐发现民生需求,以“网络新业态食药安全”为主线,通过监督办案织密网络平台食药安全防护网。针对部分外卖商家证照过期、公示不规范等问题,广阳区检察院、固安县检察院督促行政机关对378家外卖商户开展排查,规范问题外卖商家68家。安次区检察院重点关注线上违规销售药品问题,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对辖区内106家药品零售企业进行检查,督促整改问题企业3家。开发区检察院针对社区团购零售业涉及的夸大宣传、未公示经营信息、自提点落实管理不到位等食品安全问题,督促行政机关加强监管,推动社区团购商家签署“食品安全承诺书”、删除不实宣传信息、加强自提点储存管理、公示相关证照,同时在全区发布《关于依法规范社区团购平台合规经营告知书》,积极营造健康透明的市场环境。
食药安全连着民生、关乎民心。通报称,廊坊检察机关始终以民生民心为重,多措并举推动专项监督在全市范围落地见效。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办案导向、效果导向,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剑指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以法治力量守护民生福祉,护佑万家安康。(完)